曹州武校的骄傲:昔日“大学生年度人物”,今日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导师
优秀毕业生—范铜钢 “文韬武略”,自古以来便是对智勇双全之人的生动比喻。今日,十分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一位从曹州武校走出的知名校友。他如今已是上海体育大学的著名学者,着实堪称“文武双全”之典范。 千禧年之初,有一名来自河南濮阳的五年级小学生,满怀着对武术的无尽憧憬,踏入了“武术之乡”——山东菏泽,自此开启了他的习武生涯。进入曹州武校后,他起初学习武术套路,后转而修习武术散打,凭借刻苦学习与努力训练,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成绩。之后,他参加了全国体育单独招生考试,并顺利被上海体育大学(原上海体育学院)录取。六年多的习武生活于他而言,不但磨砺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还强健了曾经体弱多疾的身躯。 大学,乃是探寻人生道路的黄金阶梯。初入大学之时,他宛如一张白纸,以大学四年的时光尽情挥毫泼墨。2007 年 12 月,身为大学二年级本科生的他,便开始投身于科研项目 ——《太极拳主要技术动作在散打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研究以提高大众对传统武术技击原理的认知为出发点,不仅圆满完成了长达 45056 字的研究报告,还荣获上海体育大学第五批本科生课外科研项目第一名的佳绩。自此以后,他着力培养自身科学能力,顺利在上海体育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成为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首位 “本硕博” 连读的学生。同时,他以武术为切入点,秉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初心,始终坚持将所学运用于实际。 十年漫漫求学之路,他凭借武术人特有的“韧劲”,持续挑战自我、磨砺技艺,先后荣获 2012 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2012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荣誉称号。在读期间,本科阶段他便发表 CSSCI 论文,且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专项赛中,连续斩获竞赛二等奖两项,还荣获上海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专项竞赛中,连续获得银奖一项、上海市银奖一项、铜奖三项。他还参与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等诸多奖项。2014 年,在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与杨浦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他创办健康咨询实体企业,致力于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其相关事迹曾多次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他也被誉为游走于学术之巅的“创业达人”。 博士毕业之时,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他成功获得留校任教的契机,并顺利入职上海体育大学。其简历如下: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慢病防治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医导引、气功教育、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是健身气功国家级裁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曾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指导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等厅局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教材十余册。并且入选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上海市体育科技“腾飞计划”、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重点)。其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全国优秀体育科普作品”“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与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库。